RocketMQ高并发读写原理进行探讨

客户端(RocketMQ-client)
1,客户端发送消息有负载均衡,客户端内存中保存着当前所有的服务器列表,每次发送都切换一台服务器发送消息,使得每台服务器接收的消息量尽量均衡,避免热点问题。
2,发送代码为线程安全,当Producer实例就绪之后,完全可以死循环发送消息。一般业务方都会有N个数据源实例,所以从数据源方面就保证高并发写能力。

3,消费者端负载均衡集群消费模式下,同一个ID的所有消费者实例平均消费该Topic的所有队列。

服务器端(Broker)
服务端的高并发读写主要利用Linux操作系统的PageCache特性,通过Java的MappedByteBuffer直接操作PageCache。MappedByteBuffer能直接将文件直接映射到内存,其实就是Map把文件的内容被映像到计算机虚拟内存的一块区域,这样就可以直接操作内存当中的数据而无需操作的时候每次都通过I/O去物理硬盘写文件的。

这里先介绍RocketMQ的消息存储结构:由commitLog和consume queue 两部分组成。

commitLog
1,commitLog是保存消息元数据的地方,所有消息到达Broker后都会保存到commitLog文件。
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所有topic的消息都会统一保存在commitLog中,举个例子:当前集群有TopicA, TopicB,这两个Toipc的消息会按照消息到达的先后顺序保存到同一个commitLog中,而不是每个Topic有自己独立的commitLog。
2,每个commitLog大小上限为1G,满1G之后会自动新建CommitLog文件做保存数据用。
3,CommitLog的清理机制:

按时间清理,rocketmq默认会清理3天前的commitLog文件;
按磁盘水位清理:当磁盘使用量到达磁盘容量75%,开始清理最老的commitLog文件。
4,文件地址:${user.home}/store/${commitlog}/${fileName}

ConsumerQueue:
1,ConsumerQueue相当于CommitLog的索引文件,消费者消费时会先从ConsumerQueue中查找消息的在commitLog中的offset,再去CommitLog中找元数据。如果某个消息只在CommitLog中有数据,没在ConsumerQueue中, 则消费者无法消费,Rocktet的事务消息就是这个原理。
2,consumequeue的数据结构包含3部分:

消息在commitLog文件实际偏移量(commitLogOffset)
消息大小
消息tag的哈希值
3,文件地址:${user.home}/store/consumequeue/${topicName}/${queueId}/${fileName}

 

得益于以上的数据结构,MQ在写数据过程是顺序写盘,读数据过程是跳跃读盘(尽量命中PageCache)。

消息顺序写
在单台服务器上,MQ元数据都落在单个文件上(即commitLog),大量数据IO都在顺序写同一个commitLog,满1G了再写新的,真正意义上的顺序写盘,再加上MQ默认是累计4K才强制从PageCache中刷到磁盘(缓存),所以高并发写性能突出。

消息跳跃读
MQ读取消息依赖系统PageCache,PageCache命中率越高,读性能越高,Linux平时也会尽量预读数据,使得应用直接访问磁盘的概率降低。

当客户端向Broker拉取消息时,Broker上系统读文件过程如下:

1,检查要读的数据是否在上次预读的cache中;
2,若不在cache,操作系统从磁盘中读取对应的数据页,并且系统还会将该数据页之后的连续几页(一般三页)也一并读入到cache中,再将应用需要的数据返回给应用。此情况操作系统认为是跳跃读取,属于同步预读。
3,若命中cache,相当于上次缓存的内容有效,操作系统认为顺序读盘,则继续扩大缓存的数据范围,将之前缓存的数据页往后的N页数据再读取到cache中,属于异步预读。

系统给cache的定义了一个数据结构,命名为window,window由 当前要读取的内容 + 预读取的内容(group)组成。

下面结合下图举例说明:

RocketMQ高并发读写原理进行探讨插图

a状态:操作系统等待应用读请求时的缓存状态。
b状态:客户端发起读操作,broker发现所读数据不在Cache中,即不在前次预读的group中,则表明文件访问不是顺序访问(场景有可能是不消费中间的某部分消息,直接消费最新的消息),系统采用同步预读,直接从磁盘中读取页面+缓存页到内存。
c状态:客户端继续发起读操作,系统发现所读数据在Cache中,则表明前次预读命中,操作系统把预读group扩大一倍,并让底层文件系统读入group中剩下尚不在Cache中的文件数据块,异步预读。
所以Broker的机器需要大内存,尽量缓存足够多的commitLog,让Broker读写消息基本在PageCache中操作。在运行时,如果数据量非常大,可以看到broker的进程占用内存比较多,其实大部分是被缓存住的commitlog。

 

缓存清理机制(PageCache)
Linux会缓存尽量多的消息数据到内存中,提高读数据缓冲命中率。当内存不够时,还是要清理没用的数据,将清理的空间用以缓存新的内容,这整个过程,Linux用一个双向链表来管理
inactive_list代表访问冷数据,active_list代表访问热数据,新分配的数据页先链入到inactive_list头部,当其被引用时再将其移到active_list的头部。

欢迎使用66资源网
1.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和网络,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站长!
2. 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,您必须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!
3. 不得使用于非法商业用途,不得违反国家法律。否则后果自负!
4. 本站提供的源码、模板、插件等等其他资源,都不包含技术服务请大家谅解!
5. 如有链接无法下载、失效或广告,请联系管理员处理!
6. 如遇到加密压缩包,请使用WINRAR解压,如遇到无法解压的请联系管理员!
7. 本站有不少源码未能详细测试(解密),不能分辨部分源码是病毒还是误报,所以没有进行任何修改,大家使用前请进行甄别!

66源码网 » RocketMQ高并发读写原理进行探讨

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

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