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搞好客户需求分析 & 需求管理

一、客户需求分析
1 需求的三个层次: Requirement/Wants/Pains
大部分人认为,产品满足不了客户需要,是因为客户告知的需求是错误的,这听起来有一些道理,却没有任何意义。不同角色对于需求的理解是不一样的。在客户的需求和厂家的需求之间必然有一定差距,甚至可以说是鸿沟。如果客户提的需求非常专业,反而是一件比较糟糕的事情。比如,华为提的需求非常专业,那么你在需求理解上就赚不到它的钱,只能辛辛苦苦挣点加工费。

通常,我们可以把需求可以分为三个层次:

Requirements:明确的功能、性能要求,客户已经告诉你这个事情如何实现,确定要的一个东西;
Wants:客户确定想要一个东西,但是不确定如何实现,这是一种主动需求;
Pains:客户不想要,又不得不解决的东西,也叫痛点,这就是一种被动需求。
很多时候,客户告知的可能是要求(requirement)。它可能是一种产品需求,也可能是一种规格(specification),清晰告知你产品的功能、性能、尺寸等。但有的时候,客户告知的并不是一个requirement需求,而是一个潜在需求(want)。比如,苹果需要一个行业最先进的电感,但先进到什么程度,它自己也不知道,只知道要比原来更好,是别人做不到的。

还有痛点需求(pain)。客户不想要,也不主动追求,但不得不解决这个问题。比如,政府的环保要求,对于制药厂来说,它可能并不想解决这个问题,甚至想把污水直接排放,因为这样成本最低。但现在医药公司都实行牌照制了,而要申请到牌照,就必须通过安全环境评审,这就是痛点。

我们从一个故事来看want与requirement需求的区别。有一次,我带爸妈去吃日本料理,这家店是我经常去吃的,我觉得海胆特别好吃,于是就想让老爸尝尝。然而,老板了解到我爸肠胃不是很好之后,就给我推荐了银鳕鱼,因为海胆非常伤胃,而银鳕鱼对胃更好一些,而且煎的银鳕鱼也很美味。让老爸吃得健康开心,是我真正的(want)需求。老板基于我的requirement(海胆)之后去确认我的want(健康好吃),又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替代requirement(银鳕鱼)。

所以,客户告诉我们的需求不正确,不准确、不完整,都是很合理的。这个时候,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把requirement跟want去做一一对应,要拨开迷雾、去伪成真、去粗取精,这才是我们的价值所在。

我最近在服务一个餐饮的客户,他们用了这个方法就能把需求做得更准确,觉得非常有价值。餐饮的难点是可复制性,关键的解决方案是各个环节的标准化。比如服务态度,是典型的want需求,如果转换成上菜周期,环境的清洁程度等requirements 需求,更容易标准化。比如,好吃也是want需求,翻译成requirement需求是菜的烹饪标准:使用的是高温油还是低温油?是菜籽油还是花生油?原材料是否地道?食材是否新鲜?什么时间内食用口感更佳?这就是具体的requirements需求。

2. 企业需求和个人(岗位)需求
在ToB业务中,客户需求又分成两个维度,一是企业需求,一是岗位(个人)需求。

但在企业里,真正做决策的岗位的需求才是真正的需求。所以,有时候企业需求是很虚的,甚至是假的,意义不大。在市场交易地图中有决策链,其中有做最终决策的决策者,也有不能做决策但可提出否定意见的岗位(如品质主管),他们的需求才是真正的需求。

案例:华为To B业务决策中的个人需求

2009年,华为的英国客户电信运营商出现一个痛点,因为3G和2G的业务流量超过了网络的容量,导致电话经常打不通或者3G网络断网,客户投诉很多。基于这样的背景产生了需求。但如果仅仅这样理解需求,华为提供相应的2G/3G解决方案,是远远不够的。

在这项业务中,有三个核心的决策者。

第一个角色是CFO。在2008年之前,CFO在决策链中几乎没有话语权。但2008年发生了比较严重的经济危机,没有足够的财政支持运营商网络的扩展,所以CFO变成了一个拥有一票否决权的决策者。CFO的核心需求是扩容和新建站点的单位成本必须大幅下降,所以倾向于引进华为。
第二个角色是CTO。在2008年之前,CEO在整个决策链里面几乎占了80%的决策力。但是因为网络设备很赚钱但又很复杂,所以CTO也有了一部分话语权。CTO注重网络的稳定性,希望有高质量的网络。当时爱立信的网络设备最稳定,质量最高,能减少客户的投诉,所以,CTO倾向于选择爱立信。
第三个角色是运营总监。因为2G网络和3G网络混合在一起很复杂,所以他期望降低运维的难度。他也希望供应商能提供7*24小时服务,他倾向于选择原有的供应商诺基亚。
所以,这三个角色的需求是矛盾的。至少CTO跟CFO的需求很矛盾,CTO希望用最好的,但价格更贵;CFO要大幅降低成本,坚定地认为应该引进华为。企业需求一定是企业中关键角色的个人需求,而这些个人角色之间的需求往往是矛盾的。在其中,我们应当遵循权力更大的原则。比如,在这个案例中,CFO的权力是最大的,拥有一票否决权,因为这个客户企业面临着很大的经济危机。

在一个项目中,可能90%的需求都没有价值,但是你需要把剩下的10%找出来,而那10%中你要找到目标客户关键岗位的需求,这是客户需求分析的原则。

在ToC业务中的逻辑可能没有那么明确,但也存在。比如,经销商的需求也很重要,但也在于经销商的关键决策者的个人需求。再如个人消费者的需求也是如此,有大众消费者的需求,也有KOC的需求,往往KOC的需求才更有价值。

3. 产品需求:供应商的视角小于客户视角
对于厂家(供应商)来讲,需求的理解是把客户需求转化成产品需求,这样才能开发出相应产品、解决方案或者服务。

从这个维度看,供应商的视角一定是小于客户视角的。作为供应商,可能要和其他供应商一起组建一个数字化工厂,而在这个工厂中,你只提供了一种设备,你需要满足在这个场景的需求,而客户要满足这个场景中的所有需求。所以,供应商看到的需求天然小于客户看到的需求。实际上,厂家看市场,应该要扩大到客户的视角,要站在客户的角度去看客户所认为的需求。

提到产品需求,很多人认为是产品的尺寸、功能、性能(功率、Q值、灵敏度)等等。

华为给产品需求做了一项定义:产品需求=客户问题+解决方案==》解决客户问题

比如,一个学校客户给华为提了一个需求:希望在CC08机(一款程控数字交换机)实现晚上12点到早上8点切断电话。但依据法律要求,电话机应该随时都能拨通110和119,所以切断电话是不合适的。客户真正的需求是因为有人在那个时间段打电话,影响了他人的休息。应该通过行政纪律来解决这个问题,谁打电话就进行处罚,这才是真正的产品需求。

所以,提到产品需求,不能只想着产品,而是要解决客户的问题。

比如,一家客户提出了交期从30天缩短了20天的需求。交期从30天缩短到20天,对所有供应商都是非常困难的。客户是电商,它的需求会产生爆发,爆发之后需要快速地交付给消费者,所以希望让交期缩短。其实客户真正的期望不是要把交期缩短,而是需要做好备货。

但备货对于供应商和客户而言,都有风险,所以把备货的风险分担原则设定清楚才是更好的解决办法。因为将交期缩短对于很多供应商来说,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。但解决掉备货的风险分担问题,就可能让交期变得更短。所以,基于客户问题,解决客户问题的方案,才是真正的产品需求或者供应商需求。

从客户的需求转化成产品需求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。这是供应商的职责所在,不是客户的职责所在。同时,这也是供应商价值的体现(赚钱的点)。

4。客户需求的参考模型:$APPEALS
IBM的需求分析工具$APPEALS(产品差异化模型),可以说是需求分析的最好用的一个工具,华为在引入IPD时也用了这个工具。

$APPEALS需求分析型模型可以用来理解客户需求,同时也可以进行竞争分析。通过该模型,可以分析出在哪些维度上我们比竞争对手更占优势,做到知己知彼。

$APPEALS(产品差异化模型)把需求分成八个维度:

1)需求一:$(价值或代价)客户希望为其寻找的价值付出的代价。其中,价格是核心的一部分,但不是唯一。

比如,客户希望供应商帮助提高产品的外在品质感,这样营销的效率会更高。本质上看,客户并不是让产品的成本更低,而是希望设计方案更有传播性,这样就能提高产品的营销效率。

2)需求二:可获得性(procurability)这是非常容易被遗忘的需求。别人知不知道你的存在,就是典型的可获得性。

比如,餐饮品牌,在没有数字化的时代,店铺的位置很重要,它需要很强的曝光量和很大的人流量,这是典型的解决的可获得性的需求。

在ToC产品上,渠道覆盖和品牌广告都变得非常重要,不管是品牌广告还是渠道覆盖,很多时候解决的都是可获得性的需求。

在ToB产品上,可获得性也非常重要。比如,宁德时代要求供应商提供一种粘胶剂,这种粘胶剂要求非常先进,既要解决防火性,也要解决导热性,还要解决连接性。

某材料供应商在过去的五年到十年内,聘请了大量博士在这个领域做了研究,所以最终进入宁德时代的潜在供应商名单。而另外一个供应商没有做过这项研究,就没有入选。在研发类业务中,提前投入就是为了进入供应商名录,如果没有提前投入,客户直接就把你踢出供应商名录了。

3)需求三:包装(Package)既包含产的外表包装,也包含软件的可视化的美观感。

4)需求四:功能性(performance and function)比如,餐饮的口感、味道,食材的健康程度,包括上菜的速度和服务的温暖性等。

5)需求五:易用性(easy to use)

比如,化妆品要导入到皮肤层中去,需要一个导热的设备来帮助,一套简易的美容设备就可以让化妆品的易用性提高得更多。在ToB业务中也一样。SaaS软件系统易用性非常重要。易用性不仅有外部的易用性,还有内部的易用性。比如,内部的生产制造、仓储物流、安装测试等易用性需求。

6)需求六:保证(assurance)

保证有前保证和后保证。前保证(insurance)是过去已经保证了安全。比如餐饮,过去没出现过食品安全的事故等。后保证是一旦出现了问题,给予的赔偿。比如,一套网络系统,出现了崩塌,损失将以数以亿计,同时赔偿也会数以亿计。

7)需求七:生命周期成本(life cycle cost)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越长,成本就越低。当然,生命周期成本不仅包括可以使用的时间成本,也还包括使用的能源消耗和维护成本。

8)需求八:社会接受程度(Social acceptance)

什么“形象”可以促进客户购买我们的产品?客户如何获得这些信息?包括品牌、口碑、法律关系、社会责任、环保安全等等。

基于这个工具,我们可以对产品以及市场上的竞品进行评估,分析优势和劣势(根据权重所占比例的优先顺序发现差距和优劣势),确定策略,最终完成满足客户需求的交付,甚至超出客户的预期。

 

欢迎使用66资源网
1.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和网络,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站长!
2. 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,您必须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!
3. 不得使用于非法商业用途,不得违反国家法律。否则后果自负!
4. 本站提供的源码、模板、插件等等其他资源,都不包含技术服务请大家谅解!
5. 如有链接无法下载、失效或广告,请联系管理员处理!
6. 如遇到加密压缩包,请使用WINRAR解压,如遇到无法解压的请联系管理员!
7. 本站有不少源码未能详细测试(解密),不能分辨部分源码是病毒还是误报,所以没有进行任何修改,大家使用前请进行甄别!

66源码网 » 如何搞好客户需求分析 & 需求管理

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

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